【最美家庭事迹展播】梁兆利家庭:带头示范树先进,甘做村民领头人
| 招商动态 |2016-05-27
梁兆利,1945年生,1965年参加工作,现任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社区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。他忠厚诚信,恪尽职守,任劳任怨,深受广大村民爱戴。妻子张道梅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,两人自1970年结婚以来,互相帮助、互相照顾,同甘共苦,培养了深厚的感情,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、父慈子孝的大家庭。
长兄如父,男子汉撑起家庭一片天
梁兆利在家中排行老大,下有3个弟弟,4个妹妹,“长兄如父”的传统思想让他感受到了肩上沉重的担子,1960年梁兆利文建联中毕业后,毅然接过父亲手中的扁担,挑起了家庭的重担。他忠厚老实、懂事能干,干活肯花大力气,父母心疼地劝他多休息一会,他却说:“我是家中的老大,理应多干活,照顾好弟弟妹妹,减轻父母的负担是我最大的心愿!”转眼,到了结婚的年龄,周边的姑娘们都挺喜欢这个憨厚勤快的小伙子,托媒人找上门来,其中不乏高挑漂亮的,可他都不放在心上,唯独对邻村长相普通却贤惠孝顺的张道梅情有独钟。1970年,两人喜结连理,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。婚后夫妻两人相敬如宾,夫唱妇随,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农活,并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。
1965年9月,梁兆利被党支部提名任命为村里的团支部书记,他的勇于担当、尽职尽责,全村的老少爷们都看在眼里。1971年高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,当时的老村支书王西仓说:“梁兆利孝敬父母,爱护兄弟姐妹,团结邻里,心中始终装着别人,这样的好小伙,一定会把全村老少爷们的冷暖放在心上。”
2008年梁兆利的二兄弟查出了糖尿病,后转化为癌症,在病魔面前老二媳妇崩溃病倒了,是梁兆利跑前跑后的找医生、定方案、凑手术费、组织全家人轮流照看。老二临终前拉着梁兆利的手,满眼含泪:“大哥,家里以后……”梁兆利连忙打断了说:“老二,你还不放心?有我吃的就不让你家里难为着!”老二带着大哥的承诺安心地走了,梁兆利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,包揽了老二家所有的重活,还经常让媳妇到弟妹家帮忙做家务、聊天,在他的带动下,兄弟姐妹亲如一家,他用“长兄如父”的肩膀撑起了大家庭的一片天。
胼手砥足,贤内助任劳任怨勤奉献
梁兆利担任支部书记后,一心扑在工作上,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妻子张道梅身上,为支持丈夫工作,她起早摸黑、辛勤劳作,农活、家务活样样拿的起放的下。为让全村的人吃上自来水,1988年,梁兆利带领群众兴修水利,因当时村里穷,没有资金,老梁就卖掉了自己新买的农用车,带头捐款2000元,张道梅知道后一句埋怨的话也没说,晚上还提着小马灯陪着老梁在山上打石料,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,引进了汶河水,建起了蓄水池,让全村吃上了自来水。在全村欢呼雀跃的时候,老梁默默地拉起了妻子那双已变得粗糙的手,只有他明白:这双手,为这个家庭、为他付出的太多了。
转眼弟弟妹妹们都结婚成家了,在大嫂张道梅的带动下,妯娌们团结一致,争着干活,争着孝敬公婆,成为后峪子村令人羡慕的大家庭。1992年村里搞建设,任务最紧的时候,正赶上老父亲过生日,梁兆利就捎信给外村的姐妹:“你们张罗着弄几个菜给老父亲拜寿,工地上活忙,我就不回家了。”到了中午,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带着菜,捎上一壶酒送到工地上,和梁兆利在工地上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生日。看着年迈的老父亲,梁兆利难受地掉下了眼泪。老父亲反而安慰他:“在这里过生日,对我来说没什么。你把心交给老少爷们,我心里高兴!”谁曾想那是他老人家最后的一个生日。老父亲在世时常常教育梁兆利要当个共产党的好干部,要一心想着群众,不要忘了党恩,这一直深深的影响着老梁。已为人父的梁兆利常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四个儿子:“在家要孝顺,团结兄弟,在外要勤奋,为人要诚信。”现在四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,老大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,老二在家务农,老三在沂南县联通公司,老四在省文联,儿媳妇们争着孝敬公婆及老婆婆,每到周末或假期,她们就拎着老人们爱吃的东西,回来陪老人聊聊天,洗洗衣服,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其乐融融,令人羡慕。
科技致富,领头人凝心聚力谋发展
过去,后峪子村曾是个严重缺水、道路阻塞,连基本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穷山村。面对这种状况,梁兆利深刻认识到:作为一名党员,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,只有凝心聚力谋发展,才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,才能把党的威信树起来。思想统一后,他带领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,劲往一处使,用“蚂蚁啃骨头的精神”,年年整山、治水、修路、发展特色林果,把工作做得一步比一步好,事情办的一件比一件实。几年来先后铺筑了环山水泥路8条18公里,修建大小水利工程13处,种植帅李1700亩,发展大棚蔬菜200余亩,新建居民楼172栋,美化亮化街道12条。
梁兆利虽然年龄大了,但思想一点都不落后。为增加群众收入,他主持成立了后峪子帅李合作社,注册了“阳都帅李”商标,为社员提供果品种苗、组织收购采购,提供种植新技术及信息,开展技术培训、交流和咨询服务。2009年,阳都帅李、板栗通过了有机品牌认证,填补了沂南县林果业有机认证空白,实现年销售收入800万元。他还探索通过吸引游客观光、自助采摘等模式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;采取自主开发、入股合作、出租出让等方式,合理处置集体闲置资产,为社区集体增收近10万元;通过招商引资,吸引3家服装加工厂在社区落地,解决了本社区200名劳动力就业问题,特别是社区里的妇女们,不用再出远门就能挣到工资,还照顾了老人和孩子,大幅度增加了群众收入,让居民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日子。从2006年开始,社区对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60元的生活补贴,受到了老年人和群众的称赞。不少老人都说:“俺村里自打梁兆利当了书记,俺就吃不愁、穿不愁,还住上了二层楼!”
共建和谐,好干部带头示范树先进
看着自己的家庭和和美美,可是村里夫妻吵架、婆媳不和的邻里纠纷还时有发生。梁兆利琢磨着,抓发展和树新风一样重要,有钱花和讲文明,一样也不能少。梁兆利决定公开评选“好媳妇”、“好婆婆”、“好公公”和“五好家庭”,把评选的结果在村内张贴,还敲锣打鼓的到“好媳妇”娘家去送锦旗、奖状,用这种评先树优的方法来加快村民自治步伐,树立良好的精神文明风貌。为了争当先进,戴上红花,村里风气大变了样,媳妇们争着孝敬公婆,公婆更为儿媳着想,小两口之间也变得互相理解不吵架了,大家都卯足了劲争当年底的“先进”,村风民风越来越好。后来还将好媳妇评选活动按年限进行升级,五年以下的称为“好媳妇”,八年以上十二年以下的称为“优秀媳妇”,连续十二年以上的“好媳妇”的称为“明星媳妇”,至今已有19人成为“优秀媳妇”,21人成为“明星媳妇”,成为全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自1991年第一次评选至今,梁兆利家的“婆婆”和“媳妇”年年榜上有名,从未间断,在家的二儿媳妇早已荣升为“明星媳妇”,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榜样。2008年,在梁兆利的推动下,社区组建了20人“庄户”剧团,通过喜闻乐见、寓教于乐的方式,用身边的人、身边的事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,先后创作了30多个节目,凝聚了人心,倡树了文明,村情民风成为了当地的楷模。二十多年来,后峪子社区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治安案件,没有一例信访,没有一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。
他是儿子,他将父母对摆脱贫苦落后的期望牢牢记在心底;他是兄长,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“长兄为父”的含义;他是父亲,他教会了子女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;但他更知道自己还是一名沂蒙老区的村支书,他30年如一日,苦战山河,把贫穷落后的后峪子,发展成为村强民富、环境优美、富足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,他的突出事迹得到了群众、领导的一致好评,2013年11月25日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