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雾霾下,在延期、断货与涨价间挣扎的装修行业厂家们
| 招商动态 |2017-10-20
野蛮生长走到尽头,装修可能也会越来越贵。
北京的蓝天,将由我们全体买单。
我们的客户们应该还记得去年12月时,因为北京重度雾霾而导致的大规模停产和延误。今年还没等到冬季,8月24日,环保部发布了京津冀的供暖季停产通知。相当于漫长达5个月的供暖期里,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建材、钢铁等产业全部停产;而十月份,即使是限产的厂家也全面停产。
尽管我们与厂家一并努力,保证了我们自己的产品供应,我却很想了解,这背后到底对厂家有多大的压力,而那些非住范儿客户的装修家庭,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。
整个行业都没见过这样的断货
装修时不可或缺的石膏和水泥,第一个受到最严重的波及。装修刷墙家家要用的腻子,整个北京都在缺货。
相对于家具这些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商品,辅材通常是业内采购,全行业对头部品牌认可度极高,整个地区都会认准一两个品牌。
在北京乃至河北,美巢的地位可以说是无法撼动,其次是智恒——普及率高到,一栋楼里不同的人家装修,门口堆的都是同样的红黄色包装袋。
突然一下,最受京城欢迎的腻子全部断货了,有钱也买不到。我们从原本的供应商那里,已经完全拿不到货了。
京津冀的工厂完全停工,大的供应商仓库也被清空。从外地调货,也遇上了工业大宗物流运输的限制,外省的国Ⅲ货车能进京的越来越少,仅有国Ⅳ、国Ⅴ货车运力不足,也影响了货物的运送;而这些达标货车的成本提升,也直接推高了货物的价格。
▲ 图源:厂商提供
和腻子粉同源的石膏板,短短2个月的时间,已经从20多元一张,涨价到了四五十元,价格翻了一倍有余。水泥也是同样被要求停产的行业,而讽刺的是——所有建筑工地也一律被要求停工了。
没有大型施工工地抢水泥,装修行业反而毫无压力,同样是北京地区最受欢迎的金隅、钻牌水泥价格并没有大的波动。
但北京市场供应的黄沙,有一部分来自建筑工地开挖地基时采挖出的废料,黄沙的价格也因此上涨,中等粗细的沙子一袋从1块5涨到了5块。
一边是本地存货稀缺价格暴涨,一边是外地货物的进不来,连着几个月价格一直在往上走。这时候,市场最简单粗暴的原则浮现出来:有货即为王。
▲ 价格暴涨的石膏板
图源:厂商提供
王滔和住范儿的CEO曾经是同事,离职后投身创业,做起了装修辅料供应商的业务。
1个多月前才正式上线的企业虽然年轻,供应链却足够强大,能够在非常时期拿到。住范儿和掌上辅材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掌上辅材拿到的稀缺材料,都会首先供应给住范儿,基本保证住范儿数百个工地的正常施工。
每次美巢的腻子一到货,全是住范儿的内部订单,半小时抢光。得益于自建车队和物流系统,几个小时内就会送到住范儿下单的各个工地上去。
▲ 图源:住范儿自摄
总的说来,单单是掌上辅材的2000多个SKU(商品品类)中,真正严重断货的只有20多个。
尽管断货品类少,对经销商的冲击一样很大:无论企业或是个人购买,更偏爱一次性采购齐全,这也是经销商的优势所在。
一旦有一两个品牌缺货,就不再会有客人上门。别处买不到的材料,自家能提供,王滔明显能感觉到来咨询的客人也更多了:“算是幸福的烦恼吧”。
因为来的人再多,他手里的货源也是一批一批的,总是供不应求。
王滔对于这次停产还是挺乐观的:供暖季限产与中央会议带来的停产双重叠加毕竟时间不长,他认为真正部分辅材价格疯涨也就这几个月。但确实,这样突然被通知,紧接着大范围的缺货,整个行业都是第一次见到。
同样能开心一会儿的,还有一些小经销商和小厂家。大厂正品极度缺货,小经销商手里的一点点库存也变成了抢手货。
在货源充足时无人问津的小厂货品,在买不到好东西时,要求低的工人就会退而求其次——更别说那些大厂的仿品假货了。
卖不出去的堆积产品,反而也“因祸得福”了。
但这明显是他们最后的狂欢了——因为他们也同样在停产名单里,而且比起大厂更难撑过去。
▲ 图源:厂商提供
受到影响的还有其它行业。为我们提供断桥铝窗户的张总略有庆幸,因为他的铝材直接从龙头厂家——伟昌订货,因为伟昌的北京总代理和他住在一起。
直接拿货的好处是,想要什么颜色的铝材,都让厂家喷涂好了再送来。
做年轻客户最爱的白色断桥铝窗户所用的60型铝材,更是大批地采购并存货在工厂的仓库了。
如此一来,就不再需要额外的喷漆这一步,避免遭受停产的命运。但即使铝材这步过关,加工却仍然却卡在了玻璃上。
装修用到最多的钢化玻璃,需要事先裁切好玻璃,之后才进行钢化。钢化好的玻璃不能再切割和打孔,否则玻璃就会整块炸裂。
工艺的限制,使得张总这样的定制类加工厂必须在接到客户订单、上门测量后再订货,无法大规模备货储存在自己的仓库里。
而钢化厂却被限产了。
▲ 图源:厂商提供
中小企业的所谓限产,就是接连不断的小规模停产——今天通知停产两三天,过了两三天,刚开工一阵,又是下一个停产通知。做做停停,停停做做,尽管不至于完全无法交付,但工期全部都要被延误。不仅如此,整个行业也在焦急地等待中央会议的结果,因为据说北京从2018年起,将不批准任何新开的玻璃钢化厂。
除此之外,铝镁合金门、室内门的生产也或长或短的延期,而模压橱柜门板——通过机器压出凹凸纹样,然后再喷膜的橱柜门——则是直接停产,原本的订单只能想尽各种办法交付了——当然,仍旧是延期的。
全北京都一样。
▲ 图源:住范儿自摄
走了,都走了
也许对经销商,尤其是稳定大厂家的经销商而言,这次的通知很突然,但对于北京周边的加工厂而言,凛冬早就到了,这次的大停产,也只不过是雪上加霜。
张总来自江西婺源,1998年时来到北京,最初是做的塑钢门窗,在路边搭的、仅有几个平米的小铁皮棚子里开始搞生产。
随着比塑钢材质隔音隔热性能更好的断桥铝窗户慢慢流行,张总也一次次的把厂从里往外搬,从五环搬到六环,直到被招商引资安顿在大兴区一个乡镇的工业区里,一呆就是两年,对于普通的加工业来说,算是比较稳定的了。
谁都不喜欢搬家,那么多的生产设备,每搬一次的费用就是十几万,还有员工的住宿需要解决。
张总的工人,全是从老家带来的熟工,一直跟着他。
其它的老乡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。北京这几年一直在试图把“非首都职能”的产业进行疏导到环京经济带,不断地有厂房被拆迁。
不愿离开北京的人,只能不停地搬迁,有的刚从六环的马驹桥搬到靠近十里河建材城的十八里店,十八里店又被拆迁,找不到能落脚的地方,只能偷偷在树林里水泵房开工。
而那些前往河北的同行,也并没有盼来想象中的“稳定”。
河北、山东对于环保的要求并没有比北京宽松,反而更严,厂房租完、设备搬完,环评迟迟下不来。
没有环评就不能开工。如果有能力,就接着再往更远的地方搬;搬不走,只能偷偷生产。
搬走的厂家以百计数。“大部分人都走了。”张总说,“很多人回了江西老家,还有一些人去了其它的省份。”
▲ 图源:厂商提供
9月27日,中央批示了北京的2016~2035年城市规划,规划中要求2020年,北京市的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万人之内。
为了控制人口,自然首先要控制产业,不仅如此,城市建设用地不增反减,减掉的这部分用地自然不能拆居民楼,那就只能从搬迁厂房下手。
在和我的谈话里,张总几次提到了“低端产业”这个词。走似乎是迟早的事情,目前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,不轻易再增加设备。
同样能感受到压力的不止张总一家。为我们提供网红小细框移门的王总,做的和张总算是类似的事情,都是把铝材、玻璃和五金件加工成成品。“外人看着好像是一样的,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。”
厂房是私人地皮,从上次拆迁搬到这里已经租了七八年,据说房东“有两把刷子”,他的厂子没有被拆迁,但周围的厂房已经全部被拆完了。
▲ 仓库里的各色铝材
图源:厂家提供
他分享的情况与张总讲的一模一样:有同行搬迁到京津之间的小城廊坊,但廊坊完全不接受这样的产业。
即使所有的合同都签好后,房东也可能一个
